多云互联
MPLS能否适用于多云网络互联?
Sep.22.2025

MPLS 在多云互联中的价值与挑战

随着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深入,越来越多的组织采取“多云战略”——既利用 AWS、Azure、GCP 等公有云的灵活与创新,又保留私有云或传统数据中心来承载关键业务。如何在这些环境之间实现高效、安全、可扩展的网络互联,成为 IT 架构的核心课题。

在这一过程中,传统广域网技术 MPLS(多协议标签交换)依旧活跃在舞台中央。它以稳定、可预测和高可靠性著称,是企业 WAN 架构的长期基石。但在云原生和多云的动态环境下,MPLS 是否仍然适用?它能否继续在新时代承担重任?本文将从优势、局限、定位转变和未来趋势四个维度,深入探讨 MPLS 在多云互联中的角色。

一、MPLS 的传统优势

MPLS 之所以能在过去二十多年中广泛应用于企业 WAN,核心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:

1.服务质量保障(QoS)

MPLS 最大的亮点之一在于对流量的精细化控制。运营商能够基于标签对不同应用流量进行区分,实现优先级和带宽保证。语音、视频、金融交易等关键业务可以获得低延迟、低抖动和低丢包率的传输环境。这对于实时性敏感的企业级应用至关重要。

2.流量工程(Traffic Engineering, TE)

MPLS 支持明确的路径选择,网络管理员能够根据业务需求,为流量规划一条避开拥塞节点、符合 SLA 的专属路径。这种灵活的流量调度,保证了带宽利用率和性能的最优化。

3.强隔离与安全性

通过 MPLS VPN,不同租户或企业内部不同业务部门的流量在运营商网络中逻辑隔离,天然实现了基础的安全性。与基于互联网的 VPN 相比,MPLS 不需要额外依赖加密手段,就能提供隔离保护。

4.高稳定性与可预测性能

MPLS 依赖于运营商自建的专有骨干基础设施,提供 SLA 明确的稳定连接。对需要严格保障的应用场景,例如金融清算、远程医疗、制造控制等,MPLS 提供了无可替代的性能保障。

可以说,在传统的数据中心互联与分支机构接入场景中,MPLS 是不可动摇的“黄金标准”。

二、MPLS 在多云环境中的天然局限

然而,当企业 IT 架构逐渐向云端迁移,MPLS 的局限性也逐渐暴露出来。

1.地理覆盖与云入口限制

MPLS 专线需要接入运营商的 POP 点,而公有云的接入点数量有限,且分布在特定区域。如果企业的分支机构距离这些接入点较远,则需要额外的本地接入或中继线路,不仅增加成本,还增加了架构复杂性。

2.敏捷性与扩展性不足

在云计算的世界里,弹性、快速开通和迁移是常态。但 MPLS 链路的开通往往需要数周甚至数月,涉及运营商的物理施工与协调。这与云的敏捷特性严重不符,难以支持动态的多云环境。

3.成本高昂

与互联网宽带相比,MPLS 专线价格昂贵。若企业要将多个分支机构与全球多云区域全部接入 MPLS,成本将急剧增加。这在带宽需求不断增长的今天,更显得不够经济。

4.云原生互联复杂性

多云场景下的互联需求,不仅仅是数据中心与云之间的“点到点”连接。更多时候,企业需要跨云的应用级互联,比如 AWS 的数据库服务与 Azure 的分析平台互通。这种复杂互联,仅靠底层 MPLS 难以实现,还需要借助云厂商的原生网络服务或上层软件定义方案。

因此,在云为中心的架构中,MPLS 不再是万能解药。

三、MPLS 在多云中的新定位

虽然 MPLS 面临局限,但并未被淘汰,而是逐渐转向更聚焦的角色。

1.关键节点的核心骨干

MPLS 依然适合用于关键数据中心、核心总部和对性能与安全要求极高的应用场景。在多云互联架构中,它可作为骨干网络的基石,保证“最关键的 20% 流量”的 SLA,而非承载全部流量。

2.与 SD-WAN 协同

现代企业 WAN 越来越多地采用混合架构:

SD-WAN 在物理层之上构建网络,可灵活使用 MPLS、互联网、5G 等多种链路。

SD-WAN 可以将关键流量优先导向 MPLS,以保障性能,同时将非关键或大流量数据分流至互联网宽带,降低成本。

借助 SD-WAN,企业可以自动化建立与云的安全隧道,加速多云接入。

3.结合云原生互联服务

各大云服务商推出了专线类服务(如 AWS Direct Connect、Azure ExpressRoute、Google Cloud Interconnect),帮助企业从本地环境直连到云 VPC/VNet。这些服务底层往往依赖 MPLS 或运营商骨干,但对用户而言表现为“即开即用”的私有高速通道。MPLS 在这一层面,更多是作为基础承载,而非最终接口。

4. NaaS(网络即服务)的补充角色

新兴的 NaaS 服务商通过全球软件定义骨干网,提供 MPLS 等级的 SLA,但又具备互联网般的灵活性和按需付费模式。MPLS 与 NaaS 的结合,可以让企业既保持关键流量的稳定,又获得非关键流量的敏捷性。

四、MPLS 的演进方向

MPLS 自身并未停滞,而是在向更适配现代网络的方向演进。

1. Segment Routing (SR-MPLS

通过引入基于源路由的理念,简化了控制平面配置,提升了流量工程能力。SR-MPLS 支持大规模网络的灵活调度,使其在多云互联环境中更具竞争力。

2.与 SRv6 的融合

部分运营商正在尝试基于 IPv6 的 Segment Routing (SRv6),相比 MPLS 标签,它可以在报文头中直接携带路径信息,更贴合云原生和服务化架构。MPLS 与 SRv6 的互通,将成为未来运营商网络的重要演进路径。

3.与安全的深度结合

零信任理念日渐普及,未来的 MPLS 也可能与身份认证、访问控制和流量加密更深度集成,以应对分布式和多云环境的安全挑战。

五、总结

MPLS 在传统 WAN 场景中的价值无可替代,其可靠性和可预测性仍是企业网络的基石。但面对多云和云原生的趋势,MPLS 必须重新定位:

* 不再是全能的连接方案,而是关键流量的核心骨干。

* 需要与 SD-WAN、云原生专线服务、NaaS 协同,形成灵活的混合架构。

* 依靠 SR-MPLS、SRv6 等新技术继续演进,以适应现代大规模分布式网络的需求。

未来的企业多云互联,将是多种技术共存的生态。MPLS 依然重要,但它的角色更像“基石”而非“全部”。在成本、敏捷性与性能之间,企业需要因地制宜地选择,将 MPLS 与新兴方案合理搭配,才能构建出既稳固又灵活的多云网络。

最新热点
  • 信赖
    华为首选MSP
  • 专业
    多对一定制
  • 无忧
    专属工程师服务
  • 标准化
    一站式实施服务
  • 智能化
    智能AI运维
  • 可视化
    7x24小时监控中心